榆林学院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之——青年作家马慧聪畅谈诗与歌
2018-05-31 09:44   审核人:   (点击: )

来源:文学院 作者:康梦煜 核稿:贺智利 编辑:张元春


5月29日上午,陕西优秀青年作家马慧聪应邀走进榆林学院,为师生带来“诗与歌”主题讲座。此次活动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和榆林学院承办,文学院15级全体同学参加。

讲座在诗歌《千里之外》中正式开始,马慧聪表示近年来《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热播反映出大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回归必将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他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所成就,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谈及陕西优秀文学传统时,马慧聪结合柳青、路遥、陈忠实等陕西作家的文学趣事,讲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传统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他又以自己少年时生在黄土地大陕北为例,阐述了自己的“绿色文学”创作理念。所谓“绿色文学”,就是将文学与环保相结合,把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这一主题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以青春(人)为主体,以环境(自然)为基础,以家园(社会)为目的,从而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

在谈到如何创作诗歌时,马慧聪从写作态度、诗歌观念、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和大家作了详细分享。马慧聪认为作者应该秉持敬畏诗歌与文学的态度,他认为,好的诗人更应该是好的思想家,有“硬骨头”,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在讲述诗歌观念时,他选用舒婷、海子、顾城等的诗人的作品,提出“非深非浅”的“第三种语言”写作方法。在分享写作技巧时,马慧聪结合自己的诗歌《与铁和解》《牵牛花》《鬼故事》等,提出诗歌创作要注意四点,即“起承转合,画龙点睛”“词无大小,巧妙连接”“浅入深出,有诗有歌”“名词动起来,慎用形容词”。他建议学子们在坚定梦想的同时学会在文学作品中汲取能量,多读书,读好书。

讲座最后,马慧聪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互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与师生合影留念。

 
 

榆林学院学生工作部@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崇文路4号  
技术支持:网瑞科技

电话:0912-3893616
邮编: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