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领导简介
科室职责
思政教育
主题教育
典型示范
学生事务
工作通知
评奖评优
办事指南
一站式社区
相关下载
资助管理
通知公告
资助体系
资助政策
资助流程
资助育人
相关下载
心理健康
中心简介
咨询预约
教育活动
队伍建设
学工风采
辅导员说
辅导员赋能平台
国防教育
军事训练
征兵宣传
全国征兵网
规章制度
思政教育
日常管理
资助管理
学校首页
孩子是如何成为父母“化身”的:早期亲子关系中的投射力量
2020-10-22 20:51
审核人:
(点击:
)
孩子是如何成为父母“化身”的:早期亲子关系中的投射力量
“小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有条件了,希望孩子都能见识见识。”
“以前是没有学习的机会,自己没出息,现在有这个机会了,能给孩子的我都尽量给他/她,希望他/她将来能出人头地。”
“就怕他丢三落四,说了多少遍,但他从来不长点心,家里没一个人像他这样的!”
生活中,也许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父母。
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种种不甘,想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为此自己疲惫不堪,却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妄为。
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却完全没意识到在别人眼里,已经是惯坏孩子的“反面教材。
他们对孩子的小问题吹毛求疵,却没发现孩子的问题都来源于自己。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只是在把孩子当成了“另一个自己”,结合他们自身的过往经历,将孩子当成自己人生另外的可能性。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实际是他们过去关系模式的重现。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投射强度和性质决定了父母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婴儿。
婴儿的角色究竟是“自己理想的化身”,还是“集各类缺点于一身”的恶魔——“国王”或“恶棍”,取决于父母在潜意识里对婴儿的投射。
“国王”——为满足理想而生的另一个自己
人们不仅希望在婴儿身上实现自己过去渴望的理想关系,也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
所有即将出生的孩子都承载着一个未竟的理想,这理想要么因为自己无能而落了空,要么被暂时搁置了。新生儿因此被带上了理想色彩:他是最好的、最漂亮、最聪明的宝贝,父母在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发现这些卓著才能的迹象。这很正常,也是建立依恋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孩子的行为关乎父母的尊严,是父母成就的表现。父母要忍受婴儿护理过程中许多挫折,婴儿欲求无度,常常不满足,让父母充满矛盾,要应对这一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动力,父母将理想自我投射到婴儿身上,婴儿对他们来讲变得无比珍贵起来,使养育工作不再那么难以承受。
然而,这种理想化很容易失控。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需求都加以满足,会让孩子产生无所不能的感觉,使孩子变得贪得无厌、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起来。在付出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就会发现自己也成了一个卑贱的奴仆,服侍在国王或女王一样的婴儿的鞍前马后。这些父母一味避免对孩子施加任何限制;严格避免对孩子进行任何纪律约束或延迟满足,使孩子有了一个或一堆勤恳的随从可以任意支配。
这样的父母很可能会走向放弃自我的极端,可以整晚不睡来安抚婴儿。在特别注重食物的家庭,他们只注重把孩子喂饱,很少在意孩子是否满意;还有一些家庭完全受孩子对食物的喜好所控。有个妈妈为她蹒跚学步的孩子感到骄傲,这孩子可以无端破坏她的物品,他一再拿玩具锤子试探性地锤击她的腿,对他的这种行径,她一直面带微笑。这个妈妈来自一个非常传统和严厉的中产家庭,她对自己的出身有一种公然的抗拒。爸爸没有让她去读医学院,为此她心里充满了怨恨。她怀孕后离开了孩子的父亲,完全投身到儿子的抚养中。儿子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随心所欲,似乎他的出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满足她对完全自由的渴望,实现她受到挫败的野心。他成了她感受无所不能的管道,她甚至鼓励他无所顾忌,以实现他对无限权力的欲望。通过这种基于幻想的互动,这位妈妈让她的孩子担负起了她膨胀的自我,通过孩子感受不受限制的自由。
建议这样的父母对婴儿施加限制,他们会非常难以接受,这样做无异于对他们自己再次施加约束,而他们好不容易可以通过孩子体验到无所不能的感受。
这种极端的理想化带来的问题可能会非常严重:为了父母的荣耀,孩子可能被卷入各种荣誉竞赛中。这种“诺贝尔奖情结”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它的作用:会出现各种拔苗助长现象,比如,孩子还没有到会说话的年龄,父母就督促他们说话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恶棍”——无法被接纳的另一个自己
除了理想化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相反,“丑陋的自己”也可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身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残疾,孩子就成了恶棍与恶魔的化身,同样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严重影响。这两种情况通常会交织进行。
一方面,父母把理想化的愿望投射在孩子身上,把他供若神明;另一方面,不喜欢的特征投射,父母可能会反应过度,哪怕只是普通的缺点,也会让父母大失所望。
在很大程度上,投射是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东西的反映,体现了他们自己的内心取向。反过来,孩子很可能会照着他们的投射发展出相应的特征。起初,可能是儿童的特定行为触发了投射;如果这些投射来自父母身上不能被自己接纳的特点,这个婴儿可能会被贴上懒惰或过度依赖的标签。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口腹之欲”感到羞耻,那么一个吃饭好胃口的孩子可能会被贴上贪吃或贪婪的标签。如果孩子身上出现父母所鄙视的自己的某些特征,就会造成一种自责和担忧应验的怪圈。
轻度的投射现象很普遍,不足为怪,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反应特别极端,要引起重视。
面对各种困难的关系,我们必须牢记一个事实,即
在所有的婴儿亲子关系中,无论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我们对孩子的感受、我们照料他们的方式、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过往旧模式重现的影响。
虽然养育孩子确实是一种创新,但那些早已被遗忘的经历也一直掺杂在其中。这些经历会以投射的形式,影响着早期亲子互动。
本文选自:《父母和婴幼儿的早期依恋关系》,(美)T.贝里·布雷泽尔顿(T. Berry Brazelton),(美)伯特兰·G.格拉默(Bertrand G. Cramer)著;牛君丽译
榆林学院学生工作部@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崇文路4号
技术支持:网瑞科技
电话:0912-3893616
邮编:719000